你聽過循環經濟嗎?看戴爾如何讓電子垃圾變有價

你知道每年產生的電子廢棄物最後都去了哪裡嗎?戴爾採取封閉再生循環的做法,要讓垃圾變有價。

隨技術及工藝不斷精進,電子產品的製造已相當成熟,快速、穩定、大量都不是難事,但市場競爭越激烈,使得品牌商得不斷推陳出新吸引消費者,導致產品生命週期快速縮短,消費者換手機的速度從3~4年縮短到2年左右,電視更是從以往的十年變成了4~5年,連帶製造了更多被淘汰的電子垃圾(E-Waste)。

相信很多人曾看過一些怵目驚心的照片:場景有時在印度、非洲迦納,電子垃圾堆積如山,因此,電子產品品牌商也面臨不少的檢討聲浪,只要是喊得出名號的品牌都有推出相關策略,像是蘋果的Renew計畫等,戴爾則是取得封閉再生架構的專利,找出回收E-Waste的可再利用材料,再次應用在新產品裡,特別是塑膠。

戴爾喊出積極目標

「在2020年前,我們要回收20億磅重的電子產品,並且在新產品中使用超過5,000萬磅重的回收塑膠。」這是戴爾執行長麥可戴爾(Michael Dell)在Dell 2020 Legacy of Good Plan計畫訂下的目標。而5,000萬磅是什麼概念?大約是1.2億支的iPhone 7 Plus,也就是說,這麼大量的塑膠都是要取自那些被丟棄的產品。

因此,在戴爾裡頭,有一個部門接下了這個挑戰,那就是全球環境事務部門,分別設有美洲、歐洲及亞洲三個團隊,他們專門負責與環保有關的議題,要做的事不光只是回收,先得必須深入所有市場當地的環保法規及策略,並且與戴爾的研發部門、供應鏈夥伴討論相關細節。來源:吳晴中/攝影戴爾全球環境事務及製造責任亞洲區及日本區域主管戴令徽。


「產品從最初的設計到使用、回收,整個流程跟環保、環境相關的事物都跟我們部門有關。」戴爾全球環境事務及製造責任亞洲區及日本區域主管戴令徽(Vivian Tai)這麼形容。

線性經濟VS.循環經濟VS.封閉再生循環

在環保意識抬頭的現今,「循環經濟」一詞成為新的產業典範。過去產業的生產製造概念屬於「線性經濟」,以三個概念構成:取用(take)、製造(make)及丟棄(dispose),也就是拿了原物料生產製造產品,消費者購買回家使用,產品因壞損或汰舊換新等原因而被丟棄。但這種線性式的流程浪費了大量的材料、能源及勞力。

而知名顧問公司麥肯錫(McKinsey)指出循環經濟的目標在於減少浪費,不只是從製造流程或是精簡管理,而是一種從產品生命週期到產品使用、使用了什麼零組件、回收使用等等,都成為系統化。戴令徽補充,循環經濟有時大家會直接把廢物利用、回收,劃上等號,但其實是整個產業的轉型。

電子產業在製造新產品時使用「消費後回收」(Post Consumer Recycle,PCR)的原料行之多年,例如寶特瓶、光碟片等,不過,戴爾在循環經濟的大前提下,除了使用一般的PCR原料外,內部進一步倡議「封閉再生循環」(Closed Loop PCR)的概念,也就是說,回收E-Waste,將其拆解、取其可利用的項目,應用在新產品上,持續發揮效用。來源:戴爾戴爾與回收夥伴Goodwill的回收流程。


戴爾自行執行回收其實從17、18年前就已經開始,現今在全球83個國家提供消費者免費回收,而且回收的東西不僅限於戴爾的產品,另外也在49個國家提供企業回收,由於企業的電子產品有時存有營業資料或商業機密,所以在流程上還需要針對此需求進行不同的處理。

攜手Goodwill及緯創,將垃圾變有價

不過,既然循環經濟是涉及整體產業,戴爾難獨力完成,勢必得號召夥伴響應,其中一個例子是戴爾在美國及加拿大推行的Reconnect計畫,戴爾與NGO組織Goodwill合作,在北美地區設有超過2,000個回收點,消費者把要丟棄的電子產品拿到回收點,Goodwill人員就會將其拆解,有些可以透過整修再銷售,有些就進入回收程序,丟棄或是再利用。

由於目前戴爾鎖定在塑料回收,因此可以再利用的物件就會從Goodwill被運送到代工大廠緯創旗下位在德州、專做回收處理的Wistron GreenTech工廠內,接著再把拆解後的廢塑膠運到緯創的中國昆山廠,經過分選純化處理後,精煉成環保塑膠。也因為把電子產品再次變成電子產品,就是戴爾強調的封閉再生模式。來源:截自戴爾OptiPlex 3030 All-in-one是戴爾在2014年採用封閉再生回收塑料而量產的第一項產品。


戴爾第一個使用環保回收塑膠的量產產品是一台All In One電腦,從2012年計畫發想到執行就花了兩年。這是很大的整合性工作,需要很多人協助,包括戴爾的採購、機構等團隊,每週還都要跟緯創開會,「最頭痛的應該是技術上的克服,要一直測試材料,不管是塑料的純度、品質、或是當塑料應用在產品上時的強度、扭力等,都得要符合工程部門的規格要求。來來回回很多次。」戴令徽回憶說。

48個產品線使用封閉再生塑膠,也積極研發回收碳纖維

不過,歷經初期不斷的測試,現在戴爾及緯創已經累積了不錯的成果,從2014年開始,戴爾使用了超過750萬磅的封閉再生回收塑料,而且已經有48個產品線使用Closed Loop PCR製成的材料,另外過去普遍認為回收塑料的成本較高,導致使用回收塑料製成的產品價格也會較高,不過戴令徽表示:「回收塑料的成本也已經可以做到跟一般塑膠的水準。」

正因為成果良好,戴爾今年預計將Reconnect計畫推進中南美洲,近期也在中國跟印度,成立回收中心。同時,他們也開始擴大範疇,目前回收塑料主要多應用在顯示器、AIO產品的螢幕邊框、外殼,她解釋,為什麼過去筆記型電腦比較少用?主要是因為技術上有其困難,由於筆電的鍵盤、滑鼠都要經過按壓測試達上萬次,實用性跟測試性還是得達到一定的程度才行,不過漸漸地都可以克服,今年就會開始推出Closed Loop PCR塑料的筆電。

另外,除了回收塑膠,他們也在研發回收的碳纖維,由於碳纖維具備輕量、堅固的特性,多被應用在航太產業,部分電子產品也可見,但碳纖維的價格遠高於塑膠,因此多半是高階機種才會採用,戴爾與知名的塑膠原料供應商SABIC合作,2015年戴爾就在電競品牌Alienware使用了回收碳纖維。「使用航空業廢棄的碳纖維,他們的廢料就是我們的資源,目前已經有3~4個NB產品線使用」她說。

一台電腦85%以上可回收再利用

從戴爾這幾年下來的經驗,戴令徽也分享了一些成果,例如,就整體回收來的廢電腦而言,通常一台電腦大約85%以上都可以回收再利用,筆電、伺服器甚至可以高達95% 。只是拆解回收後的部件、零件不一定會完全回到封閉系統中,而是用於或製作成其他用途的產品。而在針對封閉式回收電子塑料方面,目前來自回收電腦的塑料部分,約有60%可以用於戴爾的封閉式回收系統,作為新產品的原料。

目前戴爾使用的回收塑料來源包括一般PCR以及Closed Loop PCR,目前兩者合計已經達到了3,460萬磅,距離公司訂下2020年5,000萬磅的計畫,目標達成率達7成。

各國加快腳步

除了歐美國家對於循環經濟投入較早,許多國家在近一、兩年加快了腳步,戴令徽就指出,印度的電子回收法規剛在今年生效,當地政府要求業者提出回收計畫,另外東南亞也針對環保法規變得相當積極。

各地對於電子品牌業者的法規方向也不同,舉例來說,歐洲、日本跟澳洲多由公會或組織來執行,要求業者必須自行回收產品,例如每年必須到達一個目標數量;另外亞洲多數國家則是由政府向業者收費,再委託或外包給民間的回收公司處理,台灣就是採此作法,因此當業者進口產品到台灣時,政府就會以進口的產品數量來收費。

雖然各國政府及品牌商都開始意識到循環經濟的重要,「不過每一年廢棄的電子產品,大概只有13%會進到回收體系。」戴令徽可惜地說,目前全球對於環保的重點還是放在節能,因為節能是較能立竿見影,而材料、物質的法規研究、回收制度設計等需要很強的技術跟整合力量,所以相對需要時間經營。

因此,對業者來說,設計端是最重要的,在初期階段就要把環保的想法引入,使用或設計更容易回收、容易拆解的材質,逐步把電子垃圾變有價,創造的並非全然是經濟上的價值,對環境、企業責任帶來的價值更大。



戴令徽小檔案
現職:戴爾全球環境事務及製造責任亞洲區及日本區域主管
學歷:哈佛環境危機管理碩士

文章出處:https://www.bnext.com.tw/article/43186/dell-closed-loop-recycling 《數位時代,詹子嫻2017》